(2)評估結果與相 應之設計變更 |
‐ |
各次評估結果摘要,如:針頭回縮裝置難以觸發。 |
‐ |
因應評估結果之設計變更,如:改善針頭回縮裝置設 計。 |
(3)對人因/可用性工程確效測試計畫有貢獻的發現 |
‐ |
對人因/可用性工程過程進展的助益:經由形成性評估 |
|
發現某項任務極為重要但難以完成,需要變更設計,並 |
|
且將其列為總結性評估中所須測試之關鍵任務。 |
6. 關鍵任務之描述 |
(1)鑑別關鍵任務
的過程 |
‐ |
敘明與任務清單所述項目相關風險分析、形成性評估所
在之檔案或報告,並以附件方式檢附。 |
(2)關鍵任務清單 |
‐ |
條列關鍵任務清單,包含如使用程序所述步驟。 |
(3)以傷害的嚴重程度分類關鍵
任務 |
‐ |
敘明各關鍵任務潛在傷害嚴重程度,得以附件方式檢附風險分析相關檔案、報告。 |
(4)關鍵任務所屬之使用情境 |
‐ |
敘明各關鍵任務使用情境,如靜脈穿刺前準備、靜脈穿
刺、靜脈穿刺後針具固定。 |
7. 人因確認(總結性)測試與評估 |
(1)測試方法 |
‐ |
測試進行之方法:
- 實際測試任務操作,過程由測試觀察人員記錄過程中所有操作歷程與互動想法。
- 請受試者填寫針對使用者介面之評估問卷,了解受試者針對產品及操作任務之主觀滿意度。
- 與受試者訪談,可補充測試過程中未盡之觀感與
建議。 |
(2)測試目標 |
‐ |
測試所包含之任務與使用情境:關鍵任務清單所列任務
與相關情境。 |
(3)受試者 |
‐ |
依統計分析或參考文獻訂定受試者人數。 |
‐ |
醫師、護理人員、醫事檢驗師等醫事人員。 |
‐ |
可代表預期使用者之合理性,如:與預期使用者相符。 |
(4)測試環境 |
‐ |
測試環境與其特徵:醫療機構。 |
|
‐ |
可代表預期使用環境之合理性:與預期使用環境相符。 |
(5)仿單 |
‐ |
敘明測試中仿單來源以及與實際情況的相符性:仿單置
於櫃子中,與實際配置相同。 |
(6)訓練 |
‐ |
敘明測試是否須提供訓練以及訓練方式: |
|
受試者自行閱讀仿單。 |
‐ |
載明訓練與測試之時間間距: |
|
受試者閱讀仿單後1小時開始測試,並將仿單置於測試現場櫃子中,受試者需要時可自行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