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與器材使用相關之危害與風險分析 (參考IEC62366-2) |
(1)使用錯誤 |
‐ |
可能的使用錯誤: (參考Annex B of IEC62366-1)
- 輸入參數錯誤且警報未反應
- 假警報與不清楚的警報訊息導致使用者無法確實排除異常狀態
- 管路銜接不良
- 按錯按鍵
|
(2)傷害與嚴重程度 |
‐ |
因使用錯誤而產生的潛在傷害,如:給藥劑量不足使患 |
|
者症狀未減緩、給藥劑量過高使患者出現強烈副作用反 應。 |
‐ |
敘明相關使用錯誤與嚴重程度。 |
(3)風險管理措施 |
‐ |
降低或消除風險之措施,如:監測管路內流量並於異常 時發出警報以及時發現給藥劑量錯誤狀況。 |
(4)風險管理措施有效性之證據 |
‐ |
風險已被降低或消除之證據,如:流量異常時系統確實自動發出警報之證據。 |
5. 初期(形成性)分析與評估之摘要 |
(1)評估方法 |
‐ |
各次評估進行之方法:
- 認知走查(Cognitive Walk-Through):受試者在操作器材的過程中持續接受任務指引,並與評估者討論使用感想。
- 模擬測試(Simulated-Use Testing):受試者獨立操作器材,任務操作過程由實驗觀察人員記錄過程中所有操作歷程與互動想法。以放聲思考法請受試者執行指定任務的同時透過口語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及操作原因。測試後請受試者填寫針對使用者介面之評估問卷,了解受試者針對產品及操作任務之主觀滿意度,並與受試者訪談,補充測試過程中未盡之觀感與建議。
|
(2)評估結果與相 應之設計變更 |
‐ |
各次評估結果摘要,如:警報訊號的可辨識性須加強。 |
‐ |
因應評估結果之設計變更,如:調整警報音量。 |
(3)對人因/可用 性工程確效測試計畫有貢獻的發現 |
‐ |
對人因/可用性工程過程進展的助益,如:經由形成性 |
|
評估發現某項任務極為重要但難以完成,需要變更設 |
|
計,並且將其列為總結性評估中所須測試之關鍵任務。 |
6. 關鍵任務之描述 |
(1)鑑別關鍵任務
的過程 |
‐ |
敘明與任務清單所述項目相關風險分析、形成性評估所
在之檔案或報告,並以附件方式檢附。 |
(2)關鍵任務清單 |
‐ |
條列關鍵任務清單,包含如使用程序所述步驟。 |
‐ |
應包含錯誤訊息處理、劑量限制設定、維修保養、軟體
操作。 |
(3)以傷害的嚴重程度分類關鍵任務 |
‐ |
敘明各關鍵任務潛在傷害嚴重程度,得以附件方式檢附風險分析相關檔案、報告。 |
(4)關鍵任務所屬之使用情境 |
‐ |
敘明各關鍵任務使用情境,如固定輸液幫浦、管路安 裝、參數設定、進行輸液、錯誤訊息處理、劑量限制設
定、維修保養、軟體操作。 |